发布时间:2025-09-07 浏览: 次
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位于大兴区的新训练基地近日成为媒体焦点,主教练塞蒂恩在参观完设施后坦言:“虽然现在的条件比过去好了很多,但这里仍然是租借的场地,并非俱乐部永久所有。”这番表态引发了外界对俱乐部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期发展规划的深入思考。
国安新训练基地占地约200亩,拥有8块标准训练场地,其中3块配备地热系统和现代化排水设施,能够应对北京各种气候条件下的训练需求,基地内建有一栋五层综合训练楼,包含健身房、游泳池、康复中心、战术分析室、球员餐厅和住宿设施。
“这里的草皮质量达到了欧洲顶级俱乐部的标准,”塞蒂恩指着主训练场说道,“球员们现在有了更好的恢复设施和训练环境,这对保持球队竞争力非常重要。”
与先前位于顺义区的训练基地相比,新基地的最大改进在于科技元素的融入,每块训练场都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和数据采集设备,能够实时记录球员跑动距离、速度、心率等数据,康复中心引进了最新的运动损伤预防和治疗设备,包括低温冷疗舱、高压氧舱和水力按摩池。
尽管设施现代化程度令人印象深刻,但塞蒂恩指出的是俱乐部面临的现实问题——基地土地和建筑物并非俱乐部自有资产,而是从某企业租借,租期为期十年。
“在中国足球环境下,训练基地的产权问题一直是许多俱乐部面临的挑战,”一位不愿具名的足球产业分析师表示,“由于土地性质和历史原因,很多俱乐部难以获得永久性训练基地的土地使用权。”
这种情况并非国安独有,根据中国足球协会2024年发布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基础设施白皮书》,中超16家俱乐部中仅有5家拥有完全自有产权的训练基地,其余俱乐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租借情况。
租借模式带来的直接问题是俱乐部对基地的改造和长期投资受限,由于租约期限和续约不确定性,俱乐部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往往较为保守,难以进行大规模长期建设规划。
与国际顶级俱乐部对比,欧洲豪门大多拥有自有训练基地,例如巴塞罗那的Ciudad Deportiva Joan Gamper、皇家马德里的Ciudad Real Madrid、曼联的卡灵顿训练中心等都是俱乐部永久资产,这些基地经过数十年持续投入和发展,已成为俱乐部青训体系和一线队建设的核心基础设施。
塞蒂恩在比较中外差异时指出:“在西班牙,训练基地是俱乐部的核心资产,董事会会制定20年甚至50年的发展规划,而租借模式虽然短期内解决了训练需求,但长期来看,俱乐部需要思考如何确保训练设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日本J联赛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川崎前锋等俱乐部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获得长期土地使用权(通常为50年),俱乐部投资建设设施,合约期满后可根据约定续期或转移所有权,这种模式既减轻了俱乐部初始投资压力,又保证了设施的长期稳定性。
尽管存在产权问题,新训练基地的投入使用已经对球队产生了积极影响,2025赛季以来,国安队主场表现明显提升,赛季前半程主场保持不败。
球队体能教练马尔科·多明格斯分享了具体数据:“新基地的恢复设施使球员赛后肌肉恢复时间平均缩短了24%,肌肉损伤发生率比去年同期下降31%,这些改善直接转化为比赛中的表现提升。”
青训体系也从中受益,国安U19和U17梯队同时入驻新基地,与一线队共享部分设施。“年轻球员能够近距离观察职业球员的训练和生活方式,这种传帮带的环境对青训发展非常有利,”青训总监杨璞表示。
国安俱乐部管理层对于训练基地问题有着清晰认识,俱乐部总经理李明在今年初的媒体座谈会上表示:“训练基地的产权问题确实存在,但我们正在与相关方探讨长期解决方案,未来不排除通过合作开发、土地置换或长期租赁等方式确保训练基地的稳定性。”
有消息称,俱乐部正在考虑与北京某区县政府合作,规划建设集训练、青训、商业开发于一体的足球综合体项目,这种模式参考了托特纳姆热刺队的新训练中心模式,将商业开发与足球设施结合,通过商业收入反哺足球基础设施建设。
足球产业专家张玉强认为:“中国职业俱乐部需要找到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完全自有当然理想,但在当前环境下,长期租赁加优先续租权、政府合作开发等模式可能是更现实的选择。”
国安球迷对俱乐部训练基地问题表现出理解与支持。“御林军”球迷会负责人王宇表示:“我们知道俱乐部在努力改善条件,重要的是球队能够有稳定的训练环境,产权形式倒是其次。”
媒体方面则持更为审慎的态度。《足球周报》评论文章指出:“短期租借解决方案可以理解,但俱乐部应当制定清晰的长期规划,欧洲俱乐部的经验表明,训练基地的稳定性对球队长期竞争力至关重要。”
国安训练基地的情况折射出中国足球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普遍挑战,中国足协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所有中超俱乐部应拥有自有或长期租赁(不少于20年)的训练基地。
足协正在制定训练基地认证标准,将对俱乐部的训练设施进行分级认证,高级别认证将成为俱乐部参加亚冠等赛事的前提条件之一。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研究所王雪莉教授指出:“中国足球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多元化解决方案,一方面俱乐部应当努力获得更稳定的训练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层面提供政策支持,如土地出让优惠、长期租赁法规保障等。”
塞蒂恩最后表示:“作为教练,我关注的是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打造最具竞争力的球队,但同时,我也希望俱乐部能够找到长期解决方案,为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国安的新训练基地尽管是租借而来,但其现代化设施已经为球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何将这种短期解决方案转化为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将是俱乐部管理层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中国足球的整体发展需要的不仅是短期投入,更是这种对基础设施长期稳定性的思考与规划。
随着中国足球改革的深入,训练基地等基础设施问题逐渐受到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能漫长而复杂,但正如塞蒂恩所说:“认识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国安俱乐部对此的公开坦诚态度,或许正是中国足球更加成熟和专业的标志。
搜索